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战后事宜-《朱平安寒门崛起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


    第(2/3)页

    连夜返回县衙后,朱平安也没有休息,用剪刀挑亮油灯,铺好笔墨纸砚,开始书写上报官文。

    第一份官文是靖南狙击倭寇情况战报,朱平安如实的描述倭寇侵犯情况,包括倭寇人数、登陆地点、烧杀抢掠情况、进攻靖南县城情况,重点汇报了靖南抗击倭寇的情况,军民一心抗击倭寇,不畏牺牲,最终打退了倭寇。举贤不避亲,在战报中,朱平安将刘大刀、刘牧、刘大枪、刘大锤、刘大斧、刘大钢等六人的突出功绩列了出来。当然,在战报的末尾,朱平安也不吝惜笔墨,将靖南典史李达未战便弃城而逃,县丞张长孺、主薄姚文远临阵后退、不见踪影等情况,一一附述其后,进行弹劾。

    战后腾出手来,肯定要对他们进行清算,将他们列在战报之后,是提前向上峰打个招呼。毕竟,他们三人作为朝廷命官,要收拾他们,程序上比较繁琐,最终要由朝廷吏部发落。至于县衙的六房胥吏,他们并非朝廷命官,朱平安完全可以自主处理。

    其实,在倭寇来之前,朱平安已经着手准备收拾他们了,局都已经布好了,就等再过几日就要收网了。不过,倭寇来了后,身为朝廷命官,他们未战便弃城而逃、临阵退缩,涉及玩忽职守、枉顾守土保民之责、辜负朝廷信任等几项大罪,这让朱平安省了好大的事,暂时不需要动用布下的局。

    写完战报后,朱平安又笔耕不辍的开始起草第二份公文,这一份公文是请求朝廷减免靖南赋税的公文,今日去下面遭受倭寇荼毒的村子走访慰问,受灾村子生灵涂炭的惨状,此刻仍历历在目,若是再让他们缴纳赋税,不啻于对幸存者的第二次谋杀,朱平安决定向朝廷申请减免赋税。

    &   “三千余倭寇肆虐靖南,虽上下一心狙击、打退倭寇,但倭寇过境,烧杀抢掠,辖区受灾之村寨落受损严重,房屋焚坏,农田毁损,哀鸿遍野……靖南知县朱平安恳请减免靖南今年租赋,以示赈恤,与民生息。”

    朱平安在这份请求减免赋税的公文后,将遭受倭寇荼毒的村子以及受灾情况,根据自己走访所了解的实际情况,一一列在了后面。目的是,即便不能求得整个靖南减免赋税,最低也要为这些受灾的村子求得减免赋税。

    检查润色之后,朱平安将第二份公文正式抄写了一遍。

    写完第二份公文后,朱平安喝了一杯浓茶,提了提神,接着开始书写第三份公文。

    这是一份请求首功赏银的公文。

    本次斩获倭寇首级七百九十五个,朱平安写公文请求朝廷按照赏格颁发纹银等赏赐奖励。

    明朝的军功分为“首功”和“战功”两类,“首功”并非“首先”、“第一”功,首功指的就是字面意思——首级功劳,简单来说就是按首级计功,也就是以人头数目作为标准进行赏赐。可以说,这是从铁血大秦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的计算功劳的一种方法,特点是简单粗暴、血腥有效。虽然因此,导致了杀良冒功等祸害百姓的现象,但是它的作用不可否认。

    明代的“战功”分为“奇功”、“头功”、“次功”三类。与首功不同,战功主要是根据战场上战士的表现来定功劳。战士的表现由主官来确定,自主性比较大,水分比较多,执行起来弊端颇多,奏带冒功现象层出不穷。一场战争下来,官兵奋勇作战,但是最后领军打仗的主帅与负责督战的太监以及随同纪功的御史等人,合计合计商量商量,你把你远在家乡种地的表弟名字写进去,我把我家扫地喂马的家奴名字写进去,也都是一句话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