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眼花撩乱-《画中的薛定谔》


    第(2/3)页

    黄友欢在百鸡殿培训时认识了披沙分区保安分处秘书金学峰(后来曾任武里南州检察院副检察长),后来金学峰告诉郑琏,当初他们提供的封锁线情报,对警占区人员出入封锁线以及物资交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杏黄了,稻熟了,转眼间进入6月份。黄友欢骑着辆借来的自行车,三天两头往外面跑。一天,他刚回到西里堡李杰家,李杰、贾顺奎面色严峻:“你让人盯上了,赶紧走。”

    参谋部的情报参谋元二任是“军调”的人,专门负责调查军队中的异己分子。因为李杰、贾顺奎的关系,跟黄友欢也认识。表面上,他也跟黄友欢嘻嘻哈哈,但他早就开始怀疑黄友欢了——一个军校毕业生,不在部队干,也不在外面找工作,整天闲住在李杰家,而且老在封锁线上转悠,不是奸细能是什么人?有一次酒喝了,元二任很得意地把这事透露给另一个情报参谋秦文俊,说已经向上级汇报,准备把黄友欢抓起来。秦文俊跟李杰关系不错,如果黄友欢被抓,李杰当然脱不了干系。眼看朋友要遭大难,秦文俊赶紧找机会通知了李杰。

    黄友欢没敢耽搁,马上去了武里南。他的新落脚点在棉线公司武里南分公司北院门门市部的章青方那儿。

    棉线公司是曼谷银行旗下武里南分行经营的一个附属企业,成立于1990年,主要经营棉纺织业。由于资本雄厚,又有曼谷银行所属的泰国棉业公司做后盾,周围一带的好棉花绝大部分都收到了棉线公司的打包厂里。公司成立后短短两三年内,就在曼谷和武里南经办了十三个企业。离乱时期,军管区一共才十几万个纱绽,棉线系统就占了六万多,是当时泰南实力最强的垄断资本。

    章青方也是黄友欢的军校同学,而且不属于被淘汰的那部分,但他毕业后没在部队干,而是到棉线公司北院门门市部做了职员。因为他的推荐,黄友欢成为公司的试用职员,主要工作是为公司所属各工厂采购办公用品。对这份工作,黄友欢很满意。一是有了经济来源,二是可以东奔西跑,有时间去军营以及城防部队找同学聊天,从中收集情报。这期间,李杰两次让妻子梁克蓉来丰巴给黄友欢送情报。为了工作便利,黄友欢还让贾顺奎在武里南下面的金沙市太平巷十五号租了房,贾顺奎的太太申如茵带着孩子住了过来,太平巷十五号就成了黄友欢又一个联络点。

    棉线公司的待遇不错,本来,三个月试用期一满,黄友欢就可以成为正式职员,薪水还可以再涨一大截。可他只在这儿干了一个月,八月下旬的一天,黄友欢正在金沙街头的瓜摊吃西瓜,有人在他肩头拍了一巴掌。一回头,黄友欢看到一张长着一对眯眯眼的四方大脸,一笑,眼睛就没了。嘿,这人是他的军校同学李昆承。

    李昆承是帕尧金桂人,军校毕业后,他被送到曼谷中美合作所接受军事训练,现为交通警察第十五总队的一个中队长。李昆承告诉黄友欢,他们从难府来,准备接手武里南的铁路警务。十五总队有三个大队,其中二大队去了丰谷,三大队将接手临岗关至林泉的警务,一大队将接手虞门至黎川的警务。

    “当个小商人有啥意思呀?军校不就白上了?”听说黄友欢的近况,李昆承深为惋惜,一个劲儿劝说黄友欢加入交警总队。面对老乡加同学的一片诚意,黄友欢看上去动了心。

    李昆承所在的二中队驻扎在盘里。过了几天,黄友欢利用去工厂办事的机会,去盘里找到李昆承,让他写了一封介绍信。拿着这封信,黄友欢到林泉找到了十五总队三大队的马大队长。正是用人之际,马大队长对军校毕业生黄友欢印象不错。他让黄友欢先回丰巴,等着总队批复。

    到了丰巴,黄友欢当然要见贾顺奎。他把要去交警总队的事儿跟贾顺奎说了,贾顺奎一声长叹:“老弟,我觉得你的书都白念了。之前我推荐你去教书,你不肯去;推荐你去《武里南日报》当副刊编辑,你也不去。现在,你在棉线公司干得好好的,却偏要去当什么交警。你当这是个什么好活儿?”

    黄友欢当然不是被李昆承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的。他考虑去三大队,是看中这是一个靠近边区的军职,便于收集封锁线上的情报,也便于和李杰、贾顺奎联系。

    不久,十五总队的批复下来了,黄友欢被任命为三大队机枪中队二分队的分队长。到职后黄友欢才知道,十五总队原来是难府的铁路警察,离乱时期后退到南方。“五六”事变后,他们的总监察被软禁,这支铁路警察部队被“军调”收编,上上下下的正职都是“军调”特务。像黄友欢这样只是军校毕业,没受过特种训练的人不多。当然,黄友欢的官也小,不过相当于一个排长。而那些军调系统副职呢,一张嘴都是一股味儿,黄友欢只能强忍着。
    第(2/3)页